贵州烟草干燥防霉

科技创新

联系我们

贵州嘉利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经理 18181188167  

座机:0851-82285556 

邮箱:19481756@qq.com

联系人:韩经理 18908509970

座机:0851-88110567

邮箱:13088022555@163.com

网址:www.ycbch.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西路碧海花园金蝶苑A幢2单元1层15B号

烟草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创新

烟草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18-07-06 作者: 点击:

贵州有害生物防治为您介绍烟草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无论小农种植还是现代化农业大生产,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病虫害历来是包括烟叶种植在内的大农业的心头之殇,每年各地因病虫害造成农作物受损减产的事例数不胜数。

发生病虫害—使用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或变异—使用更大剂量和更多种类的农药的模式,一方面使得农药用量成倍增长,另一方面病虫害会更加频繁、广泛地发生,恶性循环给农作物安全性带来极大隐患。

农作物出现害虫—一种或几种天敌—抑制害虫繁殖—降低害虫生物种群密度,在既不污染环境也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生物防治的良性循环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可谓一举多得。

蚜虫病害四季均可发生,种类多、繁殖快、危害重,其中,烟蚜不仅通过取食直接危害烟叶,而且可以传播上百种危害植物的病毒,是烤烟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也是我国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深受其害的全国各大烟区和广大烟农,迫切需要一项控制有效且对环境友好的防治技术。

在全国最大的烟叶产区云南,早在1997年就开始探索尝试用人工繁殖烟蚜茧蜂的手段防治烟蚜,立项《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进行系统攻关,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

烟农在大田里投放僵蚜苗,通过增加烟蚜茧蜂数量降低蚜虫的种群数量

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赢得的是绿色、安全发展,摆脱的是对化学防治的依赖,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正在发生、蔓延。

“以虫治虫”的生态平衡

“天下有玉烟”,在最早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应用的玉溪烟区,高仓镇排山村委会的种烟大户张玉明,在烟田里投放烟蚜茧蜂已经有八九年的历史了。

作为一个老烟农,张玉明印象里“烟蚜一直是令人头痛的害虫”,它吃(刺吸)烟叶和嫩茎,直接影响烟叶正常的生长发育;传播黄瓜花叶等病毒病,诱发煤烟病,让“金叶”变成废叶;烟蚜虫害爆发期,密密麻麻的烟蚜寄生在烟叶上,分泌物仿佛给烟叶糊了一层黏黏的“糖浆”,根本烘烤不出有价值的烟叶。

“过去一直依靠农药防蚜,但如果买到假药或稀释比例不对,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张玉明回忆,刚开始投放烟蚜茧蜂时,幼蜂能吃虫子(烟蚜茧蜂将卵产到烟蚜体内,幼虫依靠烟蚜的营养长大、羽化成蜂,进而影响烟蚜的繁殖并杀死蚜虫),会不会蛰人啊,种烟的人心里直打鼓,“于是很多人上午刚放蜂,下午就打农药,防治烟蚜的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该项技术的持续推广,烟农们发现,烟株上的烟蚜数量真的在减少,农药用量不需要那么多了,打农药的次数从三四次变成一两次,请工数量相应减少,减工降本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尝到了甜头,烟农对于放蜂的接受程度和比例逐年提高。

2010年开始,云南省局(公司)开始大规模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广应用网络,多年来烟农使用农药防治烟蚜的习惯逐渐被“以虫吃虫”的生物防治所改变。

人工规模化繁育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烟蚜茧峰防治烟蚜走向产业化应用扫除了障碍

大自然很神奇,生物物种间存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害虫就有天敌,一块田地、一片烟区都有自己的微生态,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控制作用。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烟草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李宏光看来,农药不分益虫和害虫,统统灭杀,利用益虫吃掉害虫的好处是打农药所不能比的。

“通过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虽然不能杜绝农药使用,毕竟病虫害并非仅有蚜虫,但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从2012年至2014年红河州的应用情况看,每亩烟田平均减少使用农药76克,用量降低一半左右。”李宏光介绍,减少农药用量能够延缓烟蚜产生抗药性,同时还能提高烟田主要天敌瓢虫、食蚜蝇、草蛉等的数量和多样性,对农田生态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由于自然界中烟蚜茧蜂、瓢虫等烟蚜天敌数量的增加,繁殖能力极强的烟蚜种群(一个烟蚜一生可产卵35个左右,呈几何级数增长)数量有效降低,食物链的恢复到自然平衡,病虫害的威胁被大大降低。而由于烟蚜茧蜂7天左右就会自然死亡,不会带来物种入侵风险,对其他生物也不产生潜在影响,实用性极强。

“目前,红河州每亩烟田放蜂2000头左右,随着推广应用时间推移,投放量会逐步降低,成本、劳动量会相应减少。”李宏光说。事实上,玉溪烟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有些烟田放蜂的数量从高峰期的2000多头降至现在的五六百头,原因就在于农田生态环境在慢慢趋好。

与农药的强行抑制相比,“以虫吃虫”的防治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就像中药一样,效果会缓慢释放出来,实现烟蚜茧峰与烟蚜之间的生态平衡,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烟蚜茧蜂引发的连锁效应

从形成科技成果到走向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绝非说说那么简单。对此,本刊在《“小精灵”显大身手》、《自然而然》中已有详尽的报道。不过,“一只田间的小虫子”引发的连锁效应,对于烟草乃至整个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落地颇具启迪意义。

还是从张玉明说起。近年来他少则种60亩烟,多时达到300亩烟,有了一定规模,如何减工降本增效就变成了一个突出问题。贵州有害生物防治

2014年,张玉明种了170亩烟。“以前不放蜂时,烟叶生产期内要打三遍农药,雇8个人,烟株幼小的时候3天能打一遍,烟株长大了则需要5天。整体下来起码要100个工,按请一个工60元计算,支出6000元。”他高兴地说:“去年就打了一遍农药,20公斤的喷桶总共就用了3桶,自己一个人抽空就能完成,省力省工。”

从成本的角度,根据红河州公司2014年杀虫剂使用情况调查汇总,放蜂区烟蚜防治成本5.52元/亩,常规区14.45元/亩,亩均节约9.93元。如果常年累计下来,烟农节约的防治成本也不是个小数。

用工节省和成本降低看得见,而烟叶质量提升虽然看不见却实实在在。病残烟叶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安全性提高,生态优质烟叶多了,对于烟农,收购时就能卖上好价钱;对于烟区,内在品质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烟叶的市场竞争力,潜在效益巨大。

从人到地,烟蚜茧蜂引发的连锁效应更加显著。

众所周知,长期大规模使用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带来许多环境与健康方面的问题。减少农药用量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恰恰是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最大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必须厘清一个概念,烟蚜不能狭义理解为烟株上的害虫,蔬菜、果树、油菜、花卉等作物同样深受其害,烟蚜茧蜂也不是只对烟叶上的烟蚜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上述作物上的蚜虫同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云南省局(公司)科技处沈俊儒介绍,蚜虫的寄主植物多达280种,像桃树的桃蚜别名就是烟蚜,油菜上的菜缢管蚜与烟蚜属于同一蚜科,烟蚜茧蜂可以跳出烟草,直接作用于大农业。

其实,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美欧等国已经普遍应用,蚜茧蜂研究在我国也早已开展,但由于一直没有解决冬季保种、人工繁育等关键技术问题,多处于理论和试验阶段,规模化推广应用得很少。

烟蚜茧蜂则不同,中国知名蚜虫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乔格侠指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在研究与推广过程中,创造了推广速度最快、实施面积最大、烟农参与程度最高、技术创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五个“之最”。

一份为烟农着想的贴心,一份青山绿水的责任心,一份持之以恒的恒心,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成了目前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单项生物防治技术,引领着农作物生物防治创新与推广应用,产生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十分可观。

产业应用引领绿色植保

红河州弥勒镇新哨村,云南省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繁蜂育种基地——红河州烟草公司烟蚜茧蜂繁育基地就坐落于此。

3座智能化玻璃温室,57个漂浮育苗大棚,11人的技术团队,集科研试验、规模化繁育及相关培训为一体,不仅可以提供烟蚜茧蜂种蜂,还可以规模化繁殖,满足大田烟蚜防治需要,国内外许多同类研究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构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红河州从2010年开始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到2014年累计推广了185.5万亩,2015年预计在烤烟生产上推广应用50.5万亩,占计划植烟面积的98%以上,大农业预计推广应用100万亩。”基地负责人、全国烟蚜茧蜂防治蚜虫专家组成员刘春明表示,烟蚜茧蜂大面积覆盖烟田,进而在大农业规模化应用,对于生态安全、绿色农业意义非常重大。

对于生物防治而言,小范围、个别地块难有作为,大区域、成规模才有好效果,否则,由于蚜虫的迁飞习性,防治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对于任何一项农业技术而言,效率高、成本低、易操作是产业化应用的前提。

这些要素,红河州繁育基地全都具备。规模化繁殖和高密度饲养技术直接影响烟蚜茧峰推广应用前景,目前已形成了成株繁蜂和幼苗繁蜂两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后者比前者效率更高,按一平方米计算,正常情况下成株繁蜂为2万头,幼苗繁蜂为4万头。”刘春明介绍,“在改进蜂蚜同接工艺后,幼苗繁蜂不仅数量增加到8万头,而且工艺容易掌握、成蜂更加强壮。一亩烟田放蜂2000头即可满足日常烟蚜防治需要,多批次、高效率的繁蜂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推广应用需要。”

据了解,烟蚜茧蜂羽化成蜂要经历卵、幼虫、蛹三个阶段,而僵蚜(形成预蛹或蛹)一旦脱离适宜的温度环境就会降低羽化率、缩短成蜂寿命,因此运输时间不能太长。红河州繁育基地正在对僵蚜保存技术进行研究,争取能够把“保鲜”时间从几个小时变为两三天。运输时长的“瓶颈”一旦被打破,烟蚜茧蜂完全可以远程输出,进一步降低推广应用成本,扩大辐射范围。而不用像现在一样,各个烟区都要设置繁育点、培训管理人员。

从云南省看,尽管各个烟区在繁育工艺、收集方式、放蜂工艺、推广模式方面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但整体上构建了一套成熟的烟蚜茧蜂规模化繁育与应用技术体系,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实现了小技术到大成果的集成组装创新。

云南省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在烤烟上累计推广3356.8万亩,防治效果达80%~92%,减少农药使用量60%以上,累计节约防蚜成本19.88亿元,挽回经济损失89.29亿元。同时,云南省局(公司)与省农业厅合作,目前该技术在大农业推广应用面积达到2800多万亩,平均防治效果达60%,减少农药使用量40%以上,累计节约防蚜成本10.84亿元,挽回经济损失49.28亿元。

成效如此显著,难怪《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成果获得了来自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指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是绿色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和代表,引领了农业领域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则指出:该技术突破性地走出了一条研究、生产、推广应用的生物防治新路子,引领了绿色植保的发展。贵州有害生物防治

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责任在肩。一项技术多重效应、造福各方,蚜茧蜂防治蚜虫这一大田里的“生态”行动,在推动烟草和大农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前景广阔,保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将有中国烟草的一份使命和贡献。

贵州有害生物防治

本文网址:http://www.ycbch.com/news/474.html

关键词:烟草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烟草蚜茧蜂防治推广应用

最近浏览: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